您现在的位置是:优秀成果展示
“互联网+”环境下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研究
发布时间:2020
项目名称 “互联网+”环境下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研究
项目类型 创新训练项目
学科类别 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项目编号 202013898030
立项年份 2020
联系QQ号 2659299306
项目组成员 姓 名 年 级 专 业 是否主持人
钱冰尔18级英语第一主持人
孟霏雨18级英语第二主持人
赵炜18级英语
指导教师 姓 名 职 称 研究方向
张媛 讲师 语言学
张佳康 助理讲师 翻译
学术成果

 

“互联网+”环境下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研究

钱冰尔  张媛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 天津 30183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教育生产力,互联网+教育已经是打造学习中国新模式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移动学习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产物。本项目基于移动学情内涵及其三大概念维度:知识维度、技能维度、素质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以四所天津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共8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24.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特点,并据此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改进独立院校英语移动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独立院校;英语学习;移动学情

Research on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in Tianjin Applied Oriented Colleges in Tianjin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

QIAN Binger  ZHANG Yu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Tianjin Colleg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Tianjin 301830, China)

Abstract: Internet Plus has created new educational productivity.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and focused on the new mode of Learning in China. Mobile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product in this proces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situation and its three conceptual dimensions: knowledge dimension, skill dimension and quality dimension, the author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which takes 8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Applied Oriented Colleges in Tianj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rough SPSS24.0 software, so 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situation in Applied Oriented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mobile English teaching in Applied Oriented Colleg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Applied Oriented Colleges; English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1前言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新理念、新思想的号召下,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将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20191031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提出了八项建设内容,二十二项改革举措,就课程目标导向方面明确提出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而2019年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中,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郭军(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侯立瑛(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都反复强调要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即积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使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构造一个符合学校学情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而英语移动学习正逐步与天津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相融合,且日趋成熟。基于该时代背景笔者进行了有关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的研究。

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学情大多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如谢晨和胡惠闵[16]2015)在分析研究58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了学情概念的界定方式——概括式界定、列举式归纳和是否影响教学;马文杰[9]2013)等分析庞玉崑[10]2012)的学情分析概念基础上指出“学情分析主要指在教学前对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陈隆升[2]2009分析了从1999年到2008年主要的语文教学期刊发表的含有学情分析的115个教案和教学设计得出学情分析的走向——学情分析内容从宏观转向微观、学情分析中越来越关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三者都是从理论角度分析学情,但区别在于,谢晨与胡惠闵以及马文杰等都是侧重于学情概念的确定,而陈隆升是从理论上预测了未来学情分析内容的趋势。因此,从单纯的理论分析到结合实际课堂全面分析学情具体特征,才能对学情分析实现质的突破,避免理论实际分离现象,从而对症下药,制定更贴合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案。

而对于英语学情的探究,现有研究多数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学情的研究的参考数据,却忽略了学生英语学情的潜在维度,即技能维度和素质维度,如:廖根福、邹晓萍[7]2019)对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就是以学生学期始末的口语成绩差值来判断混合式教学的效益;张彦青[19]2015基于网络资源平台的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同样是根据学生的书面成绩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性,这两项研究都是对英语学情的研究,同时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情的标准。但技能维度、素质维度两个潜在维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作用却被忽略,因此,基于知识维度,结合技能维度、素质维度的学情研究对学情的分析更具有指向性、更深刻,从而制定的教学方案也会更贴合实际,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移动学习与学情的特征与定义

首先,通过参考大量文献,笔者总结了移动学习的以下特征:1)移动学习是指在移动设备、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得到所需的学习资源的一种学习方式。2)在移动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中,学习场景具有灵活性,学习内容具有个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学习工具具有便捷性和连接性,还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同时,学术界对移动学习已有不同定义,并将其划分为三类:以技术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定义、基于与E-learning 关系的移动学习定义和基于学习活动的移动学习定义(黄荣怀[6]2008)。针对学术界对移动学习定义的不同理解。本项目选择以技术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定义,即让学生利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电话)获取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这是本项的理论依据之一。

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本文将学情定义分为四个大类:1)以吴银银[15]2011)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2)以王树平[13]2012)、汪圣龙[12]2010)、韦玲珍[14]2010)、周晓阳[20]2010)等代表的学者认为学情即学生学习的情况3)以陈隆升[3]2012)为代表的学者将学情应被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以区别于在没有教师干预状态下学生的自发学习情况;4)以耿岁民[5]2011)、丁恺[4]2009)、安桂清[1]2012)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学情就是影响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发生、发展及效果,并且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状况。本项目采取第一项学情定义,即探究移动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具体的分析内容依据田立君[11]2015)提出的学情分析三大维度,即:知识维度、技能维度、素质维度。

通过分析大量文献,笔者总结了三大维度的具体内涵及相关的二级维度。知识维度是知识主体查察知识的角度,这是一种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思维角度,即知识主体在研究知识的静态属性并且模型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角度。其二级维度则包括:1、表示层——包括知识主体在学习、应用、创新知识的所借用的载体;2、功能层——包括对自身知识维度的管理、自我知识储存系统的分类以及个人知识维度的分享与交流;3、资源层——通过对个人知识储存系统的梳理,形成的个人知识索引库。(鲁小莉、梁贯成[8]2015技能维度是指外在的行为技能和动作能力,其二级维度包括认知技能,亦可称为思维技能,是指个体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另一种是运用技能,是外显于个体行为之上的动作方式和活动方式。(谢莉花、何蓓蓓、余小娟[17]2020素质维度是知识主体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即将知识内化为以观念、品德、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形式存在的个人内涵。本项主要以认知训练践行作为二级维度的考察方向(赵作斌[18]2018)。

4研究设计与结果

4.1 研究设计

笔者根据吴银银[15]2011)对学情的定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知识维度、素质维度、技能维度,设置了14个问题,其中知识维度共4题,素质维度6题,技能维度共4题,问卷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修改并对本校100名非英专同学进行问卷初测。测试问卷信度为0.886。通过电子问卷班级群转发的形式,笔者共4所独立院校共40个班级,发放问卷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85份。

4.2 数据分析与结果

从知识维度上看,首先,在获取英语移动学习途径中,有56.8%的学生是被动获得,不会主动搜寻新的途径。其次,已有88.24%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英语移动学习平台介绍给他人,经验分享意识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英语移动学习小组,使同学及时分享经验、交流成果。此外,在英语移动学习过程中,已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可以有效结合多个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不同功能进行英语学习,如利用百词斩APP进行词汇积累,利用英语流利说APP进行口语的练习,利用可可英语APP进行考试专项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结合各个英语移动学习APP的主要功能辅助个人的英语学习。目前已有87.32%的同学可以将英语移动学习平台中习得的新的英语知识与已有知识关联起来,如在百词斩中遇到新词irritated,大部分同学可以联想到exasperatedannoyed等同义词,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的新旧知识关联能力,从而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从技能维度上看,第一,目前已有92.16%的同学可以仿照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知识梳理系统,构成自己的英语知识存储框架,相比通过传统学习模式只能抓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移动学习平台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输入知识网路图,让学生站得更高,思路更清楚,使学生更明确自己所学的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上交的知识梳理图的内容衡量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来取代传统的笔记检查、默写知识点等任务。第二,已有95.11%的同学能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并制定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案,大部分同学对个人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认知,且已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案制定能力第三,目前仍有86.27%的学生无法充分利用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测试功能,比如,借助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定期做相关小测,如词汇过关测试、发音测试、真题小测等,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第四,目前已有84.1%的学生可以借助英语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监督功能,如每日的打卡提醒、活跃度排行榜、获得奖杯等,从而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表明英语移动学习平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积极性。第五,目前仍有80.24%的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通过英语移动学习平台获得最新的信息,如国际新闻报道、国家颁布新法案的内容、时事新闻热点词汇等

从素质维度上看,首先,已有88.24%的同学可以发现英语移动学习平台中的缺陷并向反馈中心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大部分同学在英语移动学习中已具有一定的用户反馈意识,如信息不真实、广告、用户安全性低等缺陷,学生已经主动能够和平台进行交互沟通,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主动向老师提建议的比重远低于这一数据,这表明移动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更自信,更愿意表达自己。其次,目前已有86.1%的同学可以将英语移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英语能力,如在英语移动学习过程中,将习得的词汇进行造句,并联想到有关的近反义词、固定词组搭配等,这表明学生可以在英语移动学习过程中整理自己的知识集,即将英语移动学习中获得词汇、句式、新闻时事信息等,进行整理并补充相关内容。最后,目前仍有93.24%的学生无法精准地根据阶段性成绩合理提高或降低个人的阶段性目标,当成绩未达到预期时,应先找到失分点,再调整学习计划,加大对于失分点的学习力度,及时查漏补缺。当成绩超过预期时,则适当加大学习内容的深度、难度。

综上所述,学生获取移动学习渠道稍被动,但大部分学生能按需充分利用现有渠道获取知识并分享,对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想能力,并能明确自己所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但学生主动获取平台最新知识、信息的意识较差,根据不同阶段检测、制定计划能力欠缺。

5教学建议与结论

基于上述发现,笔者对学校管理层在英语移动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应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改革节奏,及时了解英语移动学习的利与弊,准确调控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占比;2)学校应多方面了解不同的英语移动学习平台,排除质量低、不合规的英语移动学习平台,从日常中引导同学了解多样化的英语移动学习方式。

在教师层面1)建议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个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特点,从而可以有争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多种接触移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英语移动学习方式;2)由于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小测试题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短板,学生缺乏利用平台检测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发放小测或利用平台自带的测试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3)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进行定期的反省,从而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找到贴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新阶段的学习模式;4)上文提到,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是善于分享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成英语移动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基于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与交流,在阶段性学习任务中互相监督、互相借鉴;5)建议教师借助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定期检测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定期接收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反馈以及不定期抽查学生个人英语知识索引库的内容,并根据结果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引导学生制定出正确的英语学习计划。

学生层面:1)建议学生在英语移动学习中,发挥个人主动性,明确个人目标,了解英语移动学习方式,及时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英语移动学习方案。通过各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测试功能,做到及时查漏补缺,调整阶段性英语学习计划;2)建议学生应当主动去关注新闻时事,了解时代背景、国际形势,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相关用语,并学会用英文表述相关内容。3)相比传统教学计划制定的固定性,不可参与性,移动学习的针对性更强,个性化程度更高。学生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特点,精准地根据现阶段学习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计划,选择合理的学习模块,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方面的锻炼。

总之,移动学习模式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学生适应性高,互动频繁有效。在英语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一步加强“学习规划意识”、“阶段性检测意识”,教师做好引导与监督工作,将无疑使移动学习发挥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40-42.

[2]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陈隆升.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基于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4):42-48.

[4]丁恺.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耿岁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6]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廖根福,邹晓萍.优化教学结构设计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10):105-111.

[8]鲁小莉,梁贯成.“知识四维度”: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的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8):63-73.

[9]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09):52-57.

[10]庞玉崑.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3):50-51.

[11]田立君.以案说理:有效备课需要什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2]汪圣龙.学情调查:回归教育本质的起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57-68.

[13]王树平.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学情预估[J].教学与管理,2012(10):64-65.

[14]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7-8):51-53.

[15]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79-80.

[16]谢晨,胡惠闵.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20-27.

[17]谢莉花,何蓓蓓,余小娟.资历框架维度划分的基础:学习成果分类理论及其应用探析——以欧洲地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8):70-78.

[18]赵作斌.素质学分制——大学生评价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8(20):27-29.

[19]张彦青.基于网络资源平台的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91-392.

[20]周晓阳.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2):85-86.

(作者简介:钱冰尔,女,2000116日出生,浙江嵊州人,20189月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读。张媛,女,19861月出生,天津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20159月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工作。

(基金项目: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互联网+”环境下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研究,项目编号:202013898030

无附件上传

项目简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教育生产力,“互联网+教育”已经是打造“学习中国”新模式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移动学习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产物。本项目基于移动学情内涵及其三大概念维度:知识维度、技能维度、素质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以天津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24.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特点,并据此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改进独立院校英语移动教学的建议。
项目特色与创新 其一,目前国内大多数关于学情的研究存在“质”、“量”分离现象。
其二,目前许多教师研究团队对学情分析存在误区。
其三,目前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侧重于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效果、方式的研究。
其四,现国内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多在国内外一流高校展开。
项目成果

1)形成调研报告
2)发表相关论文1篇
3)提出改善当前独立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研究心得

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在2020年1月,在张媛老师、张佳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并在2020年6月,我们研究的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天津独立院校英语移动学情研究》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市级成功,以下是本次项目实践过程的相关经验。
在项目的初期,我们就积极建立项目框架,以一个明确的目标为基础,不断地完善和根据实际审时度势地修改,在一次次的枯燥乏味中豁然开朗。在项目的后期也时刻谨记收尾的重要性,更加注重项目的规范。
     通过参加这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我们受益匪浅,从确定项目立意,到撰写项目申请书,再到中期项目审核,根据阶段性进展调整项目实施方案,在此期间,借助知网,我们查阅了大量核心期刊,从而掌握了许多学术性的专业知识,如移动学情的定义及其相应的二级指标、英语学习的定义,同时还更深刻地了解了当代移动学习的相关教育政策。在与老师、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慢慢改正了之前的陋习,学会用更加严谨的科研态度、更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敢于创新的实践勇气去逐步完成项目的每一个步骤,准确落实,绝不拖沓。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也进一步地在大学中成长,不仅明白要努力学习,更明白要多方位地全面思考问题,并采取多张方案积极解决问题,凡事三思而后行。

无附件上传